最近指標甲廈連錄全層買賣成交,呎價出現斷崖式下挫,可見空置率高及租金下跌,令物業價格難以維持,業主惟有接受現實大降價出售。
近來甲廈市場,出現3宗極具指標的中環甲廈成交。首先,原由內企持有的 美國銀行中心 中層全層,及後淪為銀主盤,經過1年多放盤後,最終以2.5億元成交,呎價約1.8萬元,創下14年來新低。1星期後,同廈30樓全層,以約2.6億元沽出,呎價同約1.8萬元。翻查資料, 美國銀行中心 已有1年未有買賣,對上一宗為去年5月,35樓單位成交呎價約3.3萬元,按相若樓層計,呎價1年大概下跌45%。
另一宗全層買賣,為本港最有指標價值的 皇后大道中9號 ,內企持貨多年的全層單位去年放盤,直至近日以約3.1億元售出,呎價2.25萬元,為近13年新低價。
核心區中環可供買賣的甲廈不多,而 皇后大道中9號 及 美國銀行中心 為兩大呎價指標,高峰期兩幢物業呎價均突破5萬元。新近成交的3層樓面中,兩層屬項目高層,景觀一流,呎價從高峰期下跌至少一半。
呎價出現斷崖式下挫,因甲廈近年買賣偏少,即使租金已大幅下挫,業主仍拒降價放售,故價格一直得以維持。經過通關1年後,商業市道無法從疫情中回復,商舖市場已有起色,中環皇后大道中舖位空置率已有下降,可是商廈市道不單沒有改善,空置率更有惡化趨勢。據萊坊最新數據,港島區整體寫字樓空置率徘徊在12.2%的歷史高位,按季上升0.7個百分點。
甲廈租售價當然離不開供應及需求關係,現時空置樓面多,再加上供應持續,消化要數以年計。
同時間,甲廈需求來自經濟環境、金融業表現等,香港受中美等地緣政治影響,加上高息環境等因素,外資在港投資力度減弱,對寫字樓擴充需求偏低,導致甲廈吸納慢,租金調整未完。
以往業主採惜售策略,惟通關1年多商廈市況不妙,開始決定大幅減價,以吸引買家。當指標甲廈呎價相繼失守,其他商廈呎價也難以保持,預計繼續出現低價成交。
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今年1至4月工商舖等非住宅類成交宗數4,109宗,總值約231億元;相比去年同期成交6,155宗,總值366億元,宗數下跌33%,金額下挫37%。